「精品」2015年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同步习题集(含答案)

2013年高中生物必修1 全册同步习题集 目 录 同步习题: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步习题: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同步习题:1~2章末检测 同步习题: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同步习题: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同步习题: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同步习题: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同步习题:2-5细胞中的无机物 同步习题: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同步习题:3-2-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 同步习题:3-2-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 同步习题: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 同步习题: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同步习题:3《细胞的结构》章末检测 同步习题: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同步习题: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同步习题: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同步习题: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 同步习题: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同步习题:5-2细胞的能量“通货” 同步习题: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同步习题: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同步习题:5-4-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同步习题:5-4-2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同步习题:5《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章末检测 同步习题:6-1细胞的增殖 同步习题:6-2细胞的分化 同步习题:6-3~4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同步习题:6《细胞的生命历程》章末检测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 5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3、4、7 8、9 6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

A.单个细胞活动 B.人体各系统配合 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解析 膝跳反射是在各种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等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但并不是人体各系统都参与。

答案 D 2.若以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B 个体 种群 群落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 组织 系统 器官 解析 a、b、c三者的关系是生命系统的层次依次由大到小的包含关系,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符合这一关系。

答案 C 3.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 解析 蛋白质等化合物虽然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单独存在时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因此单独的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生态系统还包括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中的植物都没有由器官构成的“系统”。

答案 A 4.下列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 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解析 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研究生命系统,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还要研究各种生物所需的环境条件,所以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 A 5.2011年12月31日,深圳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因病情恶化去世,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衍后代 解析 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能进行增殖来繁衍后代,所以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利用活细胞才可培养。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

答案 B 6.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复杂到简单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核酸 ②肌细胞 ③呼吸道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B.②③⑤⑥⑦⑩⑧ C.⑧⑩⑨⑥⑤③② D.⑧⑩⑦⑥⑤③② 解析 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利用淘汰法和比较法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 D 7.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应遵循的正确顺序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解析 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其余几项排列紊乱。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0分)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如以高等动物为例,可划分为以下八个层次。

细胞→①→器官→②→个体→种群和群落→③→生物圈 (1)完成以下空缺部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以下叙述的内容,属于①层次的是________,属于②层次的是________,属于③层次的是________。

A.上皮组织 B.肺 C.一条河 D.一个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E.完成呼吸的全部器官 F.一只乌龟 答案 (1)①组织 ②系统 ③生态系统 (2)A E C 9.(12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树上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扬州瘦西湖中所有的鲫鱼组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只白鹭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瘦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树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树种,柳树与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________________。

(5)白鹭在繁殖季节中繁殖了3只小白鹭,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________,小白鹭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4)考查对不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判断:整个扬州瘦西湖属于生态系统,其中的所有鲫鱼属于种群,而一只白鹭属于个体,柳树与龟相比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5)中联系亲子代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生殖细胞,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答案 (1)种群 (2)个体 (3)生态系统 (4)系统 (5)生殖细胞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显微镜的用法 1 2 9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3、4、6、7 5、10 细胞学说 8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没有调节反光镜 B.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的中央 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D.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 低倍镜观察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物像。

答案 B 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解析 视野中的淋巴细胞位于右上方→说明其实际在装片位置的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

答案 A 3.下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A.酵母菌 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 解析 由图知该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答案 B 4.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
生菜是一种绿色植物,两者分别因与“发财”和“生财”谐音而备受百姓青睐。下列属于发菜和生菜的相同点的是 (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有核膜 解析 发菜是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生菜属于真核生物。发菜不具有叶绿体和核膜,但是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发菜和生菜都是自养生物。

答案 C 5.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二者都有染色体 D.二者都有DNA 解析 真核细胞内有染色体,而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

答案 C 6.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

A.黑藻 B.草履虫 C.蓝藻 D.艾滋病病毒 解析 麻风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 C 7.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细菌与真菌(如:酵母菌)的区别分别是(  )。

A.有无细胞壁、有无遗传物质 B.有无细胞结构、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有无细胞核、有无细胞结构 D.有无细胞核、有无细胞壁 解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其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 B 8.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单个细胞对整体的生命不起作用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单个细胞对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9.(12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放大倍数)。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逆时针 10.(14分)据下列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细胞的结构特点上看,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的代谢类型上看,甲细胞内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乙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________或________生活的异养生物。

(3)甲、乙、丙共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细胞的________性。

解析 图中甲(蓝藻)、乙(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而丙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答案 (1)甲和乙 丙 甲和乙无成形的细胞核,而丙有 (2)藻蓝素 叶绿素 腐生 寄生 (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 统一 章末检测(含1、2章)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及生命系统 1、13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3 3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4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有关计算 7、14 6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9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11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10 水和无机盐 5、12 化合物的检测 8 15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解析 单细胞的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 C 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时,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镜,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解析 转换高倍镜不应升镜筒。

答案 C 3.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 D.有线粒体的生物 解析 由题意可知,原核生物一般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该单细胞生物体内有叶绿素,应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因其不含叶绿体,故最可能是原核生物,即无核膜的生物。故选C。

答案 C 4.下表列举了部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质量分数(%),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H O Fe Ca 地壳 0.19 0.22 47 4.5 3.5 人体 9.4 63 25.5 0.01 0.31 A. 上表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B.上表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上表中列举的化学元素都是生命所必需的大量元素 D.上表中列举的C、H、O、Fe、Ca是人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解析 Fe是微量元素。

答案 C 5.中国沙漠科学家日前在新疆塔里库姆塔格沙漠发现了沙生柽柳。该植物对研究沙漠植物物种生长、气候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活在沙漠中的沙生柽柳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水 C.糖类 D.无机盐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思考此问题时要突出“最多”和“化合物”的含义,只有同时满足条件,才能做对答案。题目中的“生长在沙漠中的沙生柽柳”是一干扰因素,不能被其迷惑。正常的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答案 B 6.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I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IgG有肽键数(  )。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IgG由4条多肽键组成,共含m个氨基酸,所以该IgG有肽键数为(m-4)个。

答案 D 7.已知某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2×104;
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那么该多肽化合物是由多少个氨基酸构成的(  )。

A.120 B.101 C.100 D.99 解析 此题较难,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它要求熟练地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同时要求运用化学思维的迁移能力解决生物学问题。设组成多肽的氨基酸数为x,则氨基酸之间在缩合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x-1)(氨基酸分子数-肽链的条数),则有:120x-(x-1)×18=1.032×104,x=101。

答案 B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活性 ④把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把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有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解析 实验中加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使染液容易进入细胞内部,并且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 B 9.人体细胞中由C、T、U、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A.2种 B.4种 C.5种 D.8种 解析 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所以C、T、U对应的核苷酸分别有2种、1种、1种,共4种。

答案 B 10.相同质量的脂肪比蛋白质和糖类含的能量要高,这是因为(  )。

A.脂肪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脂肪水解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C.脂肪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脂肪中O元素的含量少,C、H含量多 解析 此题实际上是要找出脂肪不同于糖类、蛋白质的地方。它们都是有机物,分解产物都有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由于分子组成不同,脂肪中O元素的含量少,C、H含量多,所以在氧化分解时需氧多,需要的氧气多意味着释放能量多。

答案 D 11.组成淀粉、精瘦肉和核酸的单体依次是(  )。

A.葡萄糖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B.葡萄糖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 C.葡萄糖 葡萄糖 核苷酸 D.葡萄糖 氨基酸 核苷酸 解析 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精瘦肉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 D 12.研究表明缺硒将导致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急重病人可发生猝死。营养学和流行病学界专家认为,成人每天硒的摄取量约在40~400 μg之间就可满足人体需要。根据资料,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硒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B.硒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C.硒的作用重大,只要有了硒,人体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解析 硒只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只有硒人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4分)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见图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哈瓦苏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乙所示。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
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c.转动转换器;
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丙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__(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__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的蓝藻构成________,各种生物构成________,整个湖泊构成________。

解析 (1)考查高倍镜的用法,正确操作顺序是:acbd;
(2)考查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区别。图示生物为变形虫,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应为真核细胞;
(3)淡水湖泊中蓝藻爆发引起水华现象;
(4)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

答案 (1)acbd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水华 (4)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14.(18分)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化合物名称为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肽键。肽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的R基为________(用序号表示),写出其中任一R基的结构式________。

(3)该化合物水解时消耗________个水分子,可得到________种氨基酸。

(4)写出水解后得到的最左端和最右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方式(任写其中一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氨基。

解析 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是由4个氨基酸(3种)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化合物。R基有②—CH3、④—CH3、⑨和⑧—CH2—COOH,因R基上含有1个氨基,故该化合物含有2个氨基。水解后得到的最左边氨基酸是,最右边的氨基酸是,二者反应形成二肽有两种情况。

答案 (1)四肽 3 —CO—NH—(其它正确亦给分) (2)②、④、⑧、⑨ —CH3(其它正确亦给分) (3)3 3 (5)2 15.(8分)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
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________。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Ⅱ应该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1)蛋白质的鉴定试剂一般为双缩脲试剂,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碘液鉴定淀粉,呈蓝色;
苏丹Ⅲ溶液鉴定脂肪,呈橘黄色;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呈砖红色。

(2)①该实验中,自变量为饲料种类,则实验组6中Ⅰ为普通饲料,内含植物蛋白和基础饲料,为本实验提供条件对照;
饲养时间在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应控制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Ⅱ为21天。②小鼠的体重和体长是直观反映小鼠生长情况的指标,且能定量测定。

答案 (1)③ 紫色 (2)①普通饲料 需要普通饲料作对照 21 饲养时间相同,实验结果的比较才有意义 ②体重 体长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及生命系统 1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3 2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4 9 10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相关计算 14 6、13 7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8 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12 水和无机盐 11 化合物的检测 5 15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近几年,全球局部地区不时地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 ②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膜而没有核膜 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④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谈不上具有“细胞膜”、“拟核”等。病毒专营活细胞寄生,只能用相应的活的寄主细胞培养。

答案 A 2.下列有关下图四种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解析 甲和乙属于原核细胞,丙没有细胞结构,丁属于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都具有细胞壁;
艾滋病病毒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也就不具有拟核。

答案 C 3.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B.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C.施莱登和施旺描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D.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解析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主要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木栓组织,看到了死亡的细胞,并命名,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限于当时的科技和人们的认知水平,施旺、施莱登没有揭示细胞的来源问题,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补充完善了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

答案 C 4.白鳍豚是古老物种,素有“活化石”之称。长江白鳍豚于2007年8月8日被正式宣告绝种。组成白鳍豚的最基本元素是(  )。

A.C B.O C.H D.N 解析 C是细胞中的最基本元素。

答案 A 5.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D.在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 还原糖的鉴定需水浴加热。

答案 D 6.下列蛋白质的片段在小肠内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解析 蛋白质水解是在肽键处断裂,重新形成—NH2和—COOH,该片段水解后得到 答案 D 7.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已知氨基酸数量800,氨基总数810,羧基总数808。氨基酸之间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可以形成(n-m)个肽键],通过肽键将氨基酸连接成肽链,一条多肽链的一端是一个氨基,另一端是一个羧基。肽链与肽链之间不通过肽键连接(如果通过肽键连接就成为一条肽链了,是通过其他化学键连接)。据此得出:由800个氨基酸组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800-2=798个;
氨基:1+1+10=12个;
羧基:1+1+8=10个。

答案 B 8.DNA的基本单位的组成成分是(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解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由五碳糖(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的,这四种含氮碱基分别是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组成DNA的含氮碱基中有T(胸腺嘧啶),而组成RNA的含氮碱基中有U(尿嘧啶)。

答案 C 9.构成纤维素、胆固醇和淀粉酶三种物质的元素中,共有的元素是(  )。

A.C、H、O B.C、H、O、N C.C、H、O、N、P D.C、H、O、N、S 解析 纤维素属于糖类,含C、H、O;
胆固醇属于脂质,也含C、H、O;
淀粉酶属于蛋白质,组成元素有C、H、O、N等。

答案 A 10.如图表示细胞中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代表一种有机物,下列列出这5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 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 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 解析 本题的解答,首先在理解图中有机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本题的两类关键性物质,即激素和酶。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激素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脂质等。

答案 B 1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B.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C.心肌中含水量约为79%,具有很强的韧性;
而血液中含水量约为82%,却是流动状态,原因是前者只含结合水,后者只含自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新陈代谢的强弱 解析 心肌、血液中的水均有两种存在形式,只是心肌相对于血液,其中的结合水的比例高而已。

答案 C 12.下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磷脂 C.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解析 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若①为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②和④只有C、H、O元素,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③的组成元素为C、H、O、N、P,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③为核酸,其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两种五碳糖、五种碱基。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2分)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最终导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它重复出现的R基是________,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

(3)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4)b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5)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解析 (1)题图为环状肽,且b基中不含氨基和羧基,所以该化合物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都为0;

(2)(3)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的种类决定的,图中共有7个肽键,含有7个氨基酸,其中R基共有5种,重复出现的R基是—CH3;

(4)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b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就能计算出来;

(5)在蛋白质形成过程中 ,每形成一个肽键就脱去1分子水,图中含有7个肽键,共脱去7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 ×18=126。

答案 (1)0 0 (2)5 —CH3  (3)7 (4)163 (5)7 126 14.(15分)科学家从某人的食糜中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那么:
(1)这种化合物叫________,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若它在小肠中被水解,则不可能产生的是下列哪种物质?________。

(2)若用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每种各一个,重新合成新的物质,最多可形成________种。这是由于形成它的基本单位的________不同造成的。

(3)通过实验得知该化合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颜色呈________,这是由于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写结构式)的缘故。

(4)现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在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中,通过________的方式形成了一条环状的多肽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此环状的多肽链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________,含肽键________个。

解析 (1)这种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D项中化合物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但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图示的多肽水解后形成5个氨基酸 ,但只有3种,按不同顺序排列形成6种三肽。(3)多肽分子含有肽键,遇双缩脲试剂变紫色。(4)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有99个氨基酸形成一条环状的多肽键,在此过程中减少水分子的个数等于氨基酸的个数。环状的多肽链含有氨基的数量最少为0个,含肽键99个。

答案 (1)多肽 氨基酸 D (2)6 排列顺序 (3)紫色  (4)核糖体 脱水缩合 1 782 0 99 15.(13分)(1)问题提出: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2)探究课题 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3)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用具 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________、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

(5)方法步骤 ①选取新鲜的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
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滴加________进行染色,2~3 min后滴加________,洗去浮色;

③在切片上滴________,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预期结果与相应结论:
①若在装片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色的圆形颗粒,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和实践经验。高考着重对能力的考核,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推导都是对能力的考核。

实验假设可以是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也可以是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由于脂肪颗粒要制成装片后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材料用具中要有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本实验的方法步骤可参照教科书中脂肪的鉴定实验来进行操作。预期结果和结论时两种情况都要考虑。

答案 (3)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或不含有)脂肪 (4)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5)②苏丹Ⅲ染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③1~2滴蒸馏水 ④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6)①橘黄 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②若在装片中观察不到橘黄色的圆形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脂肪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中的元素 1、2、3 4 细胞中的化合物 4 化合物的检测 5、6、7 8 9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牛通过吃草获得各种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解析 考查不同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组成情况。不同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做此题时可能会掉入牛以草为食,故其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陷阱中。

答案 D 2.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的红豆杉,入选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其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C和O B.C和H C.O和C D.H和O 解析 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基本的元素是C。

答案 C 3.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

A.Na、K、O、S B.B、Mo、Fe、Zn、Cu C.N、H、O、P、C D.Fe、Ca、Cu、Mg、C 解析 考查微量元素种类,属识记水平。

答案 B 4.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蛋白质 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解析 若该图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为水,而非蛋白质,故A项正确,B项错误;
若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则A为氧元素,Mo为微量元素,含量很少,故C、D两项均正确。

答案 B 5.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 解析 糖尿病患者尿中有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肾炎患者的尿中会出现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答案 C 6.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 解析 利用颜色反应鉴定化合物时,对材料的要求是: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待检测化合物含量高。甘蔗和甜菜都富含蔗糖,蔗糖是非还原糖。

答案 A 7.下列关于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中滴入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C.双缩脲试剂是将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滴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解析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滴入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配成,必须现用现配。双缩脲试剂是用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的,使用时,先向待测样品中加入1 mL 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振荡摇匀,再向试管中加入4滴质量浓度为 0.01 g/mL的CuSO4溶液,振荡摇匀,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0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解析 从本题中所给的信息来看,香蕉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说明成熟时间长,淀粉转变成的可溶性还原性糖较多。而鉴别用的试剂是碘液和斐林试剂,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
b试管中是成熟y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判定Ⅰ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Ⅱ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

答案 (1)浅 淀粉 Ⅰ (2)深 还原糖 Ⅱ 9.(12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

(2)用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解题思路为:
答案 (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淀粉酶 葡萄糖 淀粉 (2)斐林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并水浴加热,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氨基酸的结构 1、7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相关实验 6 8 脱水缩合及计算 1、2、7 3、4 5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比例为(  )。

A.7∶16∶6 B.7∶14∶5 C.8∶12∶5 D.8∶14∶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的结构及特点,解答本题主要应突破以下两点:
①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②掌握脱水缩合的过程。

③正确计数各原子的数目。

答案 D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可以表示为(  )。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解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或—CO—NH—),从而将氨基酸连接起来,形成多肽。

答案 B 3.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a,该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有个,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ab-6b+18m B.ab-6b C.×18 D.ab-×18 解析 根据多肽(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量之和=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失水分子数=ab-×18。

答案 D 4.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

A.n-m B.n-2m C.n+m D.n+2m 解析 该蛋白质含有(n-m)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1个氧原子;
m条肽链至少含有m个羧基,每个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有n-m+2m=(n+m)个氧原子。

答案 C 5.某28肽被水解成2个5肽、2个3肽、3个4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个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个数依次是(  )。

A.8、18 B.7、16 C.7、21 D.8、21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多肽中氨基和肽键的计算,而且该题设计的较为隐蔽。每条短肽至少有1个氨基(不包括R基上的氨基),共有7个短肽(被分解后形成的),所以这些短肽氨基总个数的最小值是7;
1条肽链中的肽键数为n-1,所以肽键数为2×(5-1)+2×(3-1)+3×(4-1)=21,或肽键数=28-(2+2+3)=21 答案 C 6.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①过程形成多肽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结构的多样性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的含S,因此A错;
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比肽键的个数多,因此C错;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4分)一条多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三种氨基酸。

(1)C22H34O13N6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肽水解可产生________个氨基酸,其中谷氨酸有________个,共需要消耗________个水分子。

(3)在一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4)如果该多肽的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解析 (1)由题干可知,三种氨基酸的分子式中均各含有一个氨基(—NH2),即每个氨基酸只有一个氮原子,又因为脱水缩合过程中氮原子的数量不改变,所以该多肽的名称是六肽,构成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该六肽水解可得6个氨基酸,需要断裂5个肽键,共需要消耗5个水分子。假设谷氨酸有 a个,根据脱水缩合过程中氧原子守恒,可知4a+(6-a)×2=13+5,解得a=3。

(3)组成该多肽链的氨基酸的R基不含有氨基,一条肽链的一端肯定含有1个氨基,另一端肯定含有1个羧基;
又因为每种氨基酸只含一个—NH2,所以经过脱水缩合后,肽链一共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

(4)肽链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答案 (1)六肽 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6 3 5 (3)1 (4)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8.(12分)健康人的尿中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液中蛋白质总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和涉及肾脏的其他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的蛋白质。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是否出现了蛋白尿。

(1)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甲中加入运动前自己的尿液2 mL,乙中加入剧烈运动后自己的尿液2 mL. ③先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比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预测结果 相应结论 若甲、乙两支试管中溶液均为浅蓝色 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 答案 (2)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 (3)③1 mL双缩脲试剂A液,并摇匀 4滴双缩脲试剂B液,并摇匀 (4)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预测结果 相应结论 剧烈运动后,尿液中无蛋白质出现 若甲试管中溶液为浅蓝色,乙试管中溶液为紫色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7 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 2 8 DNA和RNA的组成及区别 4、6 5、8 3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载玻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再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 D.冲洗载玻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 解析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应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
载玻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应先用蒸馏水冲洗再染色;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浅的区域。

答案 D 2.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人体内的②只有一种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 解析 人体内既有DNA又有RNA,二者的不同表现在②五碳糖和③碱基两方面;
②五碳糖有和脱氧核糖之分,③碱基共有5种。

答案 D 3.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相邻碱基A和T的化学结构是(  )。

A.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核糖—磷酸—核糖 C.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D.氢键 解析 解题关键是“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碱基之间”。解题方法是将脱氧核苷酸链画出来,如图,便一目了然。

答案 A 4.有三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五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则它们是(  )。

A.一个DNA和两个RNA B.两个DNA,一个RNA C.三个DNA D.三个RNA 解析 依题意可知这三个核酸分子共有五种碱基、8种核苷酸,可推断这三个核酸分子必定含有DNA和RNA两种。包括A、T、C、G、U五种碱基,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又因为一个DNA有两条链,一个RNA有一条单链。所以三个核酸分子,4条核苷酸链,一定是一个DNA和两个RNA。

答案 A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下列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解析 DNA与RNA的区别主要在于五碳糖、含氮碱基和分布位置的不同,而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将单个核苷酸连接成长链。

答案 B 6.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解析 高分子物质蛋白质、DNA、R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生物的蛋白质、DNA、RNA不同,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而所有真核生物的核苷酸(小分子物质)都相同,所以不能作为鉴别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6分)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将涂片浸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中30 ℃下水解5 min,将涂片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在20 ℃下染色5 min,镜检观察。

(1)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________被染成绿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被染成红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通过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人的血液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能看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因而不会出现被甲基绿染成绿色的现象,另外,红细胞呈现红色,有颜色干扰。

答案 (1)细胞核 甲基绿使细胞核中的DNA呈现绿色 细胞质 吡罗红使细胞质中的RNA呈现红色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不能。因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且红细胞呈现红色,有颜色干扰 8.(10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人类了解自身的奥秘、增进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其基础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如图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元素a―→―→e―→f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

(2)e的名称叫________,e和f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子的e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e共有________种。

(3)a包括______等元素。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一分子e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

解析 本题利用简单图示表示组成核酸的物质及元素,学生要非常熟悉有关核酸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组成物质间的关系,才能较好地回答。

答案 (1)[f]DNA (2)脱氧核苷酸 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4 (3)C、H、O、N、P b、c、d (4)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中的糖类 2、4、7、9 5 3 细胞中的脂质 8 5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6 10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有机物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就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而言,其组成的核心元素是(  )。

A.C B.H C.O D.N 解析 这些化合物的骨架均是碳链或碳环,碳是其核心元素。

答案 A 2.一位同学在早操后出现了休克现象,医生检查后,立即给他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

A.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供给能量 C.供给全面营养 D.供给水分 解析 本题是运用糖类作用的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位同学由于运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使体内能源物质不足,导致休克。因此医生为了使其尽快苏醒,迅速注射葡萄糖溶液,主要目的是供给能量。

答案 B 3.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糖的分类、分布及功能。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而后者是动物特有的糖,故A、B项均正确;
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故D项正确;
能利用葡萄糖的生物不一定是动物,故C项错误。

答案 C 4.从组成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上看,下列面料中与其他三种面料不属于同类的是(  )。

A.棉麻面料 B.丝织面料 C.毛纺面料 D.皮革面料 解析 考查生活用品的化学组成。棉麻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而丝织品、毛纺品、皮革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答案 A 5.在化学组成上,脂质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  )。

A.脂质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 B.脂质和糖类均是由C、H、O组成 C.脂质分子中C和H原子所占的比例低 D.有的脂质物质中含有N、P 解析 脂质相对于糖类,分子中O的比例低,C、H的比例高,除含有C、H、O外,有的还含有N、P。

答案 D 6.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单体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单体是氨基酸 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解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含有C、H、O、N、P。

答案 B 7.下列有关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含C、H、O、N四种元素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解析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组成元素都是C、H、O三种,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六碳糖。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答案 D 8.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和主要储能物质分别是(  )。

A.糖类、蛋白质 B.糖类、脂肪 C.糖类、糖原 D.葡萄糖、糖原 解析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9.(13分)下图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 (1)a是指________。其中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_,参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由两分子的a脱水缩合形成。则b是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该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在________溶液中加入新配制的____________并水浴加热约2 min,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在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的是____________。

(3)若b是由大量的a脱水缩合形成时,则b是________,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的是________,在小麦、玉米种子中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

解析 a物质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应为糖类。依据糖类的水解程度和水解后产生的单体数量,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由两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为二糖。由两个以上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为多糖。单糖中的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脱氧核糖和核糖分别是构成遗传物质DNA和RNA的成分;
二糖中植物细胞特有的糖为蔗糖和麦芽糖,其中麦芽糖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砖红色沉淀,动物细胞中的乳糖也是二糖。多糖中动物细胞特有的是糖原,植物细胞中特有的是淀粉和纤维素。

答案 (1)单糖 葡萄糖 脱氧核糖 核糖 (2)二糖 蔗糖 麦芽糖 麦芽糖 斐林试剂 乳糖 (3)多糖 糖原 淀粉 10.(13分)下图表示细胞内4种重要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一般是指________;
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指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它是由b(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除f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

(4)d是指________,生物体内的h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解析 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糖类的基本单位(a)是葡萄糖,由葡萄糖组成的有机大分子且作为能源物质的(e)有淀粉和糖原;
结构物质(g)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c)是氨基酸;
遗传物质(h)是核酸,其基本单位(d)是核苷酸;
储能物质除了脂肪外,还有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和糖原(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由于e是淀粉和糖原,所以f应是脂肪,其基本单位为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 (1)葡萄糖 糖原 淀粉 (2)脂肪 磷脂 固醇 (3)氨基酸 (4)核苷酸 DNA RNA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中的水 2、9 1 细胞中的无机盐 4、7、10 3、8 6 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 5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1年春山东省西南部地区遭200年一遇的干旱,大旱致使百万人严重受灾,作物严重减产。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都是水 B.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C.细胞衰老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会降低 D.一般而言,抗干旱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一般植物相比要高 解析 自由水相对含量与抗逆性呈负相关,抗干旱植物自由水含量低。

答案 D 2.冬小麦要经过严寒的冬季,春化后在春季抽蘖,夏季收获。请比较细胞中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在其生长期冬季到春季的变化(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波动不大 解析  温度 自由水含量 代谢 表现 冬季 低 低 弱 抗性强 春季 高 高 强 生长旺盛 答案 B 3.某人喜欢野外活动,但近来经常出现肌肉抽搐现象。应该建议他除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食用(  )。

A.糙米粗面 B.新鲜水果 C.肥肉 D.牛奶及豆制品 解析 肌肉抽搐,说明该人血液中缺钙;
他喜欢野外活动,说明他不会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吸收障碍而引起缺钙,那就很可能是由食物中缺钙而引起的。应该多食用含钙较多的食物——牛奶及豆制品。

答案 D 4.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 B.有的无机盐可以与蛋白质结合 C.有的无机盐游离在水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 D.Mg是合成叶绿素分子的原料 解析 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

答案 A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

A.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B.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是各类有机化合物 C.细胞中各类化合物的含量是稳定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各项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D.水和无机盐共同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 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
水和无机盐可维持生命活动,但不可调节生命活动。

答案 CD 6.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

培养液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解析 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要保持甲、乙离子的浓度相同。

答案 C 7.某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治疗人类贫血,这是因为Fe2+进入人体后能 (  )。

A.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B.调节血浆渗透压 C.构成人体血红蛋白 D.促进更多红细胞产生 解析 本题以日常生活的信息为切入点,考查了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在人体内,Fe2+ 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少Fe2+会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降低,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答案 C 8.尽管无机盐在细胞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症状不可能是由于缺乏无机盐引起的是(  )。

A.人类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B.人类的侏儒症 C.某儿童患佝偻病 D.菠菜嫩叶发黄 解析 A项缺I,C项Ca,D项缺Mg,而B项缺生长激素。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9.(14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在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相对比例的变化,是与生命活动相适应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农民将新收获的种子放在场院晒,是为了除去部分________,然后再将其储存。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水分过多而霉变;
二是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这说明________水多,代谢旺盛。

(2)如果将晒过的种子再用火烘烤,失去的是________水,将这些种子种下还能萌发吗?________。

(3)血液凝固时________水转变成________水,说明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4)幼小的植物体内自由水比例减小时,植物代谢强度降低,生长缓慢;
自由水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而结合水则与某些物质结合起来存在。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较高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可以与结合水相互转化。

答案 (1)自由水 自由 (2)结合 不能 (3)自由 结合 (4)自由水相对含量较高,代谢越旺盛 10.(12分)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缺Ca2+会出现抽搐,缺K+会感到麻木,这说明无机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

(2)做血涂片时,若用清水稀释血液,则过一段时间后血细胞会涨破,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稀释血液,过一段时间后血细胞会皱缩,这说明无机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有重要作用。

(3)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
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 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无机盐能够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膜的成分 2、3、9 1 7 细胞膜的功能 5、8 4 细胞壁 6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元素是(  )。

A.C、H、O B.C、H、O、P C.C、H、O、N D.C、H、O、N、P 解析 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中有C、H、O、N等元素,而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中含有P元素。

答案 D 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
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解析 酶的作用是水解细胞膜上的各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表明细胞膜上的物质没有被破坏;
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斐林试剂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题干中该成分能够同时和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反应,说明该成分既有蛋白质,又有糖类,即糖蛋白。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解析 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蛋白质在细胞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答案 B 4.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

A.分生区细胞 B.伸长区细胞 C.成熟区细胞 D.表皮细胞 解析 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所述细胞只有成熟区细胞功能最为复杂。

答案 C 5.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受精作用的完成 解析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在核糖体中进行,而核糖体无膜结构,该过程与膜无关;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线粒体、细胞膜等膜性结构有关系;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过程中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受精作用的完成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膜进行融合。

答案 B 6.下列选项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

A.花粉B.红细胞 C.胰岛A细胞 D.流感病毒 解析 选项B、C所述为人或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选项D为病毒,无细胞结构;
选项A中花粉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答案 A 7.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阿格雷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了细胞膜上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如图),要想证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是否是蛋白质,一般情况下,最好用哪种同位素进行标记(  )。

A.15N B.35S C.32P D.18O 解析 细胞膜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而S元素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故应标记S元素。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1分)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2)图中甲表示的是________的细胞,乙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

(3)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细胞膜上的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

(4)细胞之间除了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外,还可间接传递信息,如内分泌细胞将________分泌出来后,由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

(5)细胞膜除了具备图中所示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功能。

解析 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属识记水平。

答案 (1)信息交流 (2)发出信号 靶 (3)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靶 受体 糖蛋白 (4)激素 血液 (5)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常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经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________。

(4)“血影”中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制备细胞膜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红细胞因吸水而涨破,从而得到细胞膜,细胞膜(即血影)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磷脂;
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该物质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因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作用。“血影”中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是双层的。

答案 (1)把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发生溶血现象了 (2)血红蛋白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运输氧 (3)脂质 蛋白质 糖类 磷脂 (4)脂质在细胞膜中是双层的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2 3、4、7 5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6、8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解析 内质网是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附有多种酶,为细胞内化学反应创造了条件;
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而与核酸合成无关;
核酸的合成与加工主要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

答案 D 2.下边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器f能产生水 B.细胞器b、f不含磷脂 C.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D.a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解析 f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能产生水;
b中心体和f无膜,不含磷脂;
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绿色植物的非绿色细胞如根细胞不含e叶绿体。

答案 C 3.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基质中都含有少量的DNA C.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D.所含酶的种类基本相似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由于两者的功能不同,所以它们所含酶的种类也不相同。

答案 D 4.研究人员分别对光合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该研究人员对光合细菌和蛔虫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

核仁 光合色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光合细菌 × √ × × × √ 无变化 蛔虫 √ × × × √ √ 无变化 A.光合细菌 B.蛔虫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解析 光合细菌是原核生物,虽含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具叶绿体;
蛔虫是真核生物,为体内寄生,进行无氧呼吸,无线粒体。二者均具核糖体,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蛔虫无细胞壁。

答案 C 5.下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有无色素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解析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液泡等都具有膜结构。

答案 A 6.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含叶绿体小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B.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 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D.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解析 选材时应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如稍带些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叶绿体在叶的上表皮分布多,下表皮分布少。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以使叶片保持正常生活状态。活细胞中,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并且叶绿体可根据光的强弱调整其椭球体的方向。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4分)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在横线上写出细胞或结构的名称,括号内写标号) (1)该图中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而无________结构。

(2)组成图中①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__;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3)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供给,该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________;
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的运输通道是[ ]________。

(5)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

(6)此细胞若为根毛区细胞,则图中不该存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解析 该图是一个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判断依据是图中具有⑥细胞壁、③液泡和⑤叶绿体,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④线粒体供给,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核糖体,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加工、运输。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 (1)高等植物 ⑥ 细胞壁 ③ 液泡 ⑤ 叶绿体 中心体 (2)脂质、蛋白质 细胞质基质 (3)④ 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葡萄糖 (4)⑨ 核糖体 ⑦ 内质网 (5)线粒体、叶绿体 (6)⑤ 叶绿体 8.(12分)请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________表皮并稍带些叶肉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的体积________,数目________。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呈________形,分布在________中。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叶绿体大而且数目少,便于观察。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对象,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镜,否则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甚至会弄坏、弄脏镜头。

答案 (1)下 大 较少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 细胞质 (2)可能找不到观察对象;
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坏玻片、损坏镜头等现象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分泌蛋白的形成 2、7 3 4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5、6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7 1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前者核糖体数量较多 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前者线粒体数量较多 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前者内质网不发达 D.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 解析 细胞中细胞器种类、数量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能分泌唾液淀粉酶,因而核糖体相对较多。心肌不停地自动节律性收缩,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而线粒体数量较多。

答案 A 2.如图表示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某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则该细胞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图示①核膜、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细胞膜,分泌蛋白经过的结构依次为②→③→④→⑤。

答案 A 3.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再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导致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由此知d为内质网膜;
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则f为高尔基体膜;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导致细胞膜面积增加,因此膜面积增加的e为细胞膜。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答案 C 4.(多选)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

A.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解析 细胞核内也有蛋白质,会出现3H标记;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3H首先应出现在核糖体上。

答案 CD 5.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解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

答案 B 6.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解析 叶绿体通过形成基粒类囊体增大膜面积;
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内质网通过折叠增大膜面积;
高尔基体通过囊状结构增大膜面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 7.(20分)Ⅰ.下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简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2)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 ]________。

(3)[ ]________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 ]________。

Ⅱ.如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49、 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还有____________。

(3)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能量,与能量产生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考查各种细胞器,A、B、C、D分别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内质网。Ⅱ考查分泌蛋白的形成,参与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答案 Ⅰ.(1)C 叶绿体 (2)A 线粒体 (3)D 内质网 (4)B 高尔基体 Ⅱ.(1)核糖体 (2)细胞膜 (3)线粒体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核的结构 2、3、5、6、8 9 4 细胞核的功能 1 核、质依存关系 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解析 生物的性状主要受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出生小羊的细胞核来自于母羊甲,细胞质来自于母羊乙,母羊丙仅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场所。

答案 B 2.细胞中既具有双层膜结构,又能让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的膜结构是(  )。

A.线粒体膜 B.内质网膜 C.核膜 D.细胞膜 解析 核膜具有双层膜,其上的核孔可让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

答案 C 3.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D.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解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答案 C 4.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主要存在于核仁中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蛋白质合成与核仁有关,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也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这样,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 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而是呈染色质状态;
核孔利于核质间物质的交换与信息的交流,但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质;
原核细胞除没有核膜外,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
核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外膜附着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膜上有多种酶,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答案 A 6.将植物细胞放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环境中,培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粉碎并轻摇匀浆,进行分级离心以获得各种细胞结构,放射性3H将主要存在于(  )。

A.核仁、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细胞核、核仁和溶酶体 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 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 胸腺嘧啶是构成DNA分子的特有含氮碱基,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存在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 D 7.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解析 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精子的细胞质很少,所以它们的寿命都很短,这体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0分)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中填标号,____上填相应名称)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3]________主要由蛋白质以及________组成,前者通过[  ]________进入细胞核内。

(3)图片中可见[1]________和[ ]________连通,[  ]________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从而加强了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命系统中的联系。

解析 图中1为内质网,2为核孔,3为染色质,4为核仁,5为核膜。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染色质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图中内质网与核膜相通,使细胞核与细胞质联系紧密。

答案 (1)真核 电子 (2)染色质 DNA [2]核孔 (3)内质网 [5]核膜 [2]核孔 细胞质 细胞核 9.(12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有DNA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NA与甲基绿试剂混合呈现绿色。

(2)材料用具 染色体提取液、稀释的蛋清水溶液、DNA提取液等(其他材料用具自选)。

(3)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试管4支,分别编号为1、2、3、4。

②取1、2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________________;
取3、4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③在1、2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________;
在3、4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________。

④对比观察1号和2号,3号和4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________,证明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号和4号试管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含蛋白质的物质,通过颜色对比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4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含DNA的物质,通过颜色对比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

第一步,分组编号:取4支试管,编号为1、2、3、4。

第二步,设置对照实验:因需鉴定两种成分,故应设置两个对照实验组,即向1、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稀释的蛋清水溶液,用于鉴定蛋白质存在;
向3、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DNA提取液,用于鉴定DNA的存在。

第三步,实验条件处理:依据实验原理,向1、2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向3、4号试管中加入甲基绿试剂。

第四步,观察对比。分别对比1和2,3和4的颜色变化。

依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答案 (3)②稀释的蛋清水溶液 染色体提取液 DNA提取液 ③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试剂 (4)都呈现紫色 都呈现绿色 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核的结构 2、3、5、6、8 9 4 细胞核的功能 1 核、质依存关系 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解析 生物的性状主要受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出生小羊的细胞核来自于母羊甲,细胞质来自于母羊乙,母羊丙仅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场所。

答案 B 2.细胞中既具有双层膜结构,又能让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的膜结构是(  )。

A.线粒体膜 B.内质网膜 C.核膜 D.细胞膜 解析 核膜具有双层膜,其上的核孔可让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

答案 C 3.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D.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解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答案 C 4.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主要存在于核仁中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蛋白质合成与核仁有关,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也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这样,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 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而是呈染色质状态;
核孔利于核质间物质的交换与信息的交流,但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质;
原核细胞除没有核膜外,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
核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外膜附着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膜上有多种酶,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答案 A 6.将植物细胞放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环境中,培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粉碎并轻摇匀浆,进行分级离心以获得各种细胞结构,放射性3H将主要存在于(  )。

A.核仁、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细胞核、核仁和溶酶体 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 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 胸腺嘧啶是构成DNA分子的特有含氮碱基,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存在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 D 7.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解析 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精子的细胞质很少,所以它们的寿命都很短,这体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0分)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中填标号,____上填相应名称)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3]________主要由蛋白质以及________组成,前者通过[  ]________进入细胞核内。

(3)图片中可见[1]________和[ ]________连通,[  ]________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从而加强了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命系统中的联系。

解析 图中1为内质网,2为核孔,3为染色质,4为核仁,5为核膜。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染色质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图中内质网与核膜相通,使细胞核与细胞质联系紧密。

答案 (1)真核 电子 (2)染色质 DNA [2]核孔 (3)内质网 [5]核膜 [2]核孔 细胞质 细胞核 9.(12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有DNA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NA与甲基绿试剂混合呈现绿色。

(2)材料用具 染色体提取液、稀释的蛋清水溶液、DNA提取液等(其他材料用具自选)。

(3)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试管4支,分别编号为1、2、3、4。

②取1、2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________________;
取3、4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③在1、2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________;
在3、4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________。

④对比观察1号和2号,3号和4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________,证明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号和4号试管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含蛋白质的物质,通过颜色对比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4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含DNA的物质,通过颜色对比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

第一步,分组编号:取4支试管,编号为1、2、3、4。

第二步,设置对照实验:因需鉴定两种成分,故应设置两个对照实验组,即向1、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稀释的蛋清水溶液,用于鉴定蛋白质存在;
向3、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DNA提取液,用于鉴定DNA的存在。

第三步,实验条件处理:依据实验原理,向1、2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向3、4号试管中加入甲基绿试剂。

第四步,观察对比。分别对比1和2,3和4的颜色变化。

依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答案 (3)②稀释的蛋清水溶液 染色体提取液 DNA提取液 ③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试剂 (4)都呈现紫色 都呈现绿色 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及制备 1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及叶绿体、线粒体的观察实验 2、4、5、 7、13 6、14 生物膜系统及分泌蛋白的形成 3、9、10 8 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和实验 11、12 15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面的细胞中,最适合制备细胞膜的是(  )。

A.叶肉细胞 B.根尖细胞 C.鸟类的红细胞 D.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解析 A、B属于植物细胞鸟类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D选项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器,可做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答案 D 2.下列实验中必须使用活细胞做实验材料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制备细胞膜 C.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D.线粒体观察 解析 线粒体的观察,需要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 D 3.下列对细胞膜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B.至少含有C、H、O、N、P等元素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形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解析 内质网膜形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二者化学成分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们的功能有所不同。

答案 D 4.观察叶绿体或线粒体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先让盖玻片一侧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实验材料移动 B.防止水溢出 C.避免出现气泡 D.增加装片透明度 解析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在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产生气泡。

答案 C 5.下列物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胰岛素 ③淀粉 ④消化酶 ⑤纤维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解析 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②④符合。

答案 C 6.(多选)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能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细胞器 B.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乙和丙 C.丁可以为细胞内各种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甲 解析 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甲(线粒体)和丙(叶绿体),其中丙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答案 CD 7.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有许多描写植物的诗词,如“碧云天,黄叶地”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等。上述诗句中的“黄”与“红”两种颜色的色素分别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

A.叶绿体、液泡 B.液泡、叶绿体 C.叶绿体、叶绿体 D.液泡、液泡 解析 黄、绿等颜色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而红、蓝等颜色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

答案 A 8.在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各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则曲线a、b、c依次代表(  )。

A.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图中曲线显示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首先出现在a中,然后出现在b中,最后才出现在c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
所以曲线a、曲线b、曲线c依次代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案 D 9.下列几种细胞结构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解析 B为中心体,无膜包被。

答案 B 10.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融合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 核糖体无膜结构。

答案 B 11.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解析  答案 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B.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 C.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D.绘制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就是建构了细胞的数学模型 解析 染色体、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
绘制的细胞图是物理模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
c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等。

(4)细胞器膜、________和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解析 本题以溶酶体的起源为切入点,考查生物膜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特点等细胞器知识综合应用。(1)根据细胞器的形态特征和起源,判断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2)生物膜间能够相互融合的基础是结构的流动性。(3)生物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4)生物膜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细胞核膜。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流动性 (3)蛋白质和磷脂 (4)细胞膜 核膜 选择透过 14.(19分)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3)将糖类中的能量在有氧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等能量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4)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5)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并被称之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6)与人体内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________中,在[ ]________和[ ]________中也有少量DNA分子存在。

(8)在低等植物细胞中存在,而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9)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执行不同功能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答案 (1)1 细胞壁 4 叶绿体 11 液泡 (2)4 叶绿体 (3)3 线粒体 (4)5 中心体 (5)9 内质网 (6)7 核糖体 3 线粒体 9 内质网 6 高尔基体 (7)8 细胞核 4 叶绿体 3 线粒体 (8)5 中心体 (9)6 高尔基体 15.(11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有DNA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NA与二苯胺试剂经热水浴呈现蓝色。

(2)材料用具:染色体提取液、稀释的蛋清水溶液、DNA提取液等(其他材料用具自选)。

(3)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试管4支,分别编号为1、2、3、4。

②取1、2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________;
取3、4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③在1、2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________;
在3、4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________,一起放到热水中加热。

④对比观察1号和2号,3号和4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________,证明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号和4号试管________,证明________。

(5)请根据以上原理和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染色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①实验假设:染色体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2支,分别编号为1、2;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1号试管中未出现,则说明假设错误。若两支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设正确。

解析 本实验遵循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1、2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含蛋白质的物质,通过颜色对比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4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含DNA的物质,通过颜色对比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5)为探究性实验,会出现两种结论:假设正确或不正确。设置对照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结论的说服力。

答案 (3)②稀释的蛋清水溶液 染色体提取液 DNA提取液 ③双缩脲试剂 二苯胺试剂 (4)都呈现紫色 都呈现蓝色 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 (5)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稀释的蛋清水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 对比观察1号和2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③2号试管中出现紫色 均出现紫色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3 2、17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8、10 3、5、9、11 4 生物膜系统及分泌蛋白的形成 6 14、17 1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7、12 16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拉玛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斯泰茨、以色列科学家约纳什因,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以下对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内不含有核糖体 B.核糖体不含膜结构 C.核糖体是细胞内水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也含有核糖体。

答案 A 2.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 活细胞的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 D 3.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解析 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 C 4.某科学家解剖蟾蜍后,取其肝脏、心肌、肾脏和肠壁细胞进行线粒体数量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细胞序号 甲 乙 丙 丁 线粒体数量/个 100 250 12 400 940 表中序号为丙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 B.平滑肌细胞 C.肝细胞 D.心肌细胞 解析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心肌细胞不断收缩,需大量能量,含线粒体数量多。

答案 D 5.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只有 ①②⑤ B.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D.①与③之间的转化说明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解析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③内质网也有关。

答案 A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解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而小肠黏膜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答案 D 7.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核是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B.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D.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但受细胞质的调节 解析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大部分性状。

答案 D 8.黄曲霉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解析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而核仁、染色体、细胞膜中蛋白质是胞内蛋白。

答案 C 9.下列细胞器中,不含胸腺嘧啶和磷脂的是(  )。

A.内质网、高尔基体 B.线粒体、中心体 C.叶绿体、液泡 D.中心体、核糖体 解析 中心体、核糖体不含DNA,不具膜结构。

答案 D 10.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

A.心肌细胞 B.团藻细胞 C.青菜叶肉细胞 D.洋葱根细胞 解析 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低等植物细胞。

答案 B 11.下列关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没有染色体 B.细胞中没有DNA C.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D.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和内质网 解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和DNA,也没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获得细胞膜最好的材料就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 D 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存在着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所有性状 C.大分子物质从核孔进出穿越了两层生物膜 D.核孔是蛋白质、RNA、D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解析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大部分性状;
物质从核孔通过没有穿越生物膜,为0层;
DNA分子不可进出细胞核。

答案 A 13.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8分) 14.(16分)如图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50、 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细胞质、________和________。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请填写图中标号)。

解析 从图可看出甲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
乙图为植物细胞。甲、乙两细胞均有细胞壁(分别为1、5)细胞膜(分别为2、6)、细胞质、核糖体(分别为4、11)。乙图的核糖体(11)、线粒体(7)、内质网(10)、高尔基体(12)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运输相关。

答案 (1)原核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壁 细胞膜 (3)纤维素和果胶 7、10、11、12 15.(16分)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甲图细胞与蓝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标号)。某种毒素能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该毒素损伤了[ ]________。

(3)假如甲图为动物细胞,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标号),应添加的结构是________。

(4)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乙图细胞,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O,则HO的生成部位是[ ]________,除此之外该细胞中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_(填图中标号)。

解析 (1)图甲细胞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与蓝藻细胞的本质区别在于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甲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

若某毒素抑制有氧呼吸,则该毒素损伤了线粒体。

(3)若甲图为动物细胞,则不应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应有中心体。

(4)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常用同位素标记法。若用18O标记氨基酸,则在水中会出现18O,因为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要产生水。

答案 (1)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有核膜) (2)3、4 [4]线粒体 (3)1、3、9 中心体 (4)[②]核糖体 ③④⑤ 16.(6分)如右图所示,用动物受精卵做下列三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____________。

(2)把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____________。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里移入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这说明____________。

17.(10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图中甲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乙图是生物膜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甲图中,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乙图中的[ ]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当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时,图中9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7是一种该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请写出下列过程进行的场所:肽链的形成是在[ ]________中,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是在[ ]________中,进一步修饰加工是在[ ]________中,7的分泌说明了________。

(4)能够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结构是[ ]________,如果用甲基绿对甲图细胞进行染色,明显被染成绿色的区域是________。

(5)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________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答案 (1)2、3、4、6 (2)8 磷脂双分子层 载体 (3)1 核糖体 2 内质网 3 高尔基体 细胞的各种膜不仅在结构上有联系,而且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紧密联系 (4)4 线粒体 细胞核 (5)核孔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1 7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4、5 3、8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6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 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地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减小,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B 2.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

解析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细胞液呈紫色,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正常状况下色素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答案 C 3.下图中能够表示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解析 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减小,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最终与原体积基本相等。

答案 B 4.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 B.图中⑤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D.本实验不需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 解析 ②步骤主要观察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③步骤是利用引流法使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以便植物细胞质壁分离。⑤步骤是使细胞处于清水中,以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 A 5.观察在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解析 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渗透作用,导致中央液泡失水而变小。

答案 B 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积累K+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 液泡膜是一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积累大量的离子。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0分)下图中E、F、G为3个用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分别盛有溶液甲或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E和F体积相同,G体积较大,三者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容器内。最初3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高低顺序为溶液丙>溶液乙>溶液甲。请回答:
` (1)1 h后,管e和管f的液面升降变化是(  ) A.下降 下降 B.下降 上升 C.上升 上升 D.上升 下降 (2)下图中的曲线能显示管f和管g内液面变化的是(  ) 解析 (1)由于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高低顺序为甲<乙<丙,所以E、F和G中的水分都会由于渗透作用流向丙,使管e、f和g中的液面下降。

(2)F和G袋中都是溶液乙,又因为G袋中溶液的渗透表面积大于F袋中的,所以G袋中水分外流的速率较快,液面下降得也快些。

答案 (1)A (2)B 8.(16分)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质量浓度0.3 mol/L蔗糖溶液和质量浓度0.5 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细胞壁与原生质体将要分离时原生质体的体积相对值为100),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曲线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表示在质量浓度0.3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表示在质量浓度0.5 mol/L尿素溶液中的是________。

(2)EF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中所给的曲线信息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
b曲线表示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所以周围的环境是尿素溶液;
c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状态,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

答案 (1)a c b (2)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最后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而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3)①尿素分子可缓慢进入细胞液,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当其高于尿素溶液浓度时,细胞开始由失水变为吸水,直至平衡;
②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使细胞液浓度升高,之后失水减慢,直至平衡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3、4 2、9 流动镶嵌模型 5、6 7 8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S1<2S2 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还有具膜的细胞器,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答案 B 2.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解析 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且油滴内部贮油,所以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头部向着油滴外,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 A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③静止的 ④流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②③是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模型特点。

答案 C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

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 C.数学模型 D.计算机模型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 A 5.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 解析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 D 6.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细胞表面发红色荧光 B.细胞表面发绿色荧光 C.细胞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 D.细胞表面红、绿色荧光均匀分布 解析 由于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所以应当是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 D 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 B.组成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C.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 D.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 选项中A、C介绍了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是正确的。B选项描述了结构特点及原因。而D选项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特点而不是结构特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2分)如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化学成分看,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特点表现为图中①②③大都是可以________。

解析 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构成的,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与蛋白质和脂质(特别是磷脂)构成的基本支架大都是可以运动的有关。

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蛋白质 (2)① 磷脂双分子层 (3)具有流动性 运动的 9.(10分)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是(  )。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物质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模式图、示意图,探究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的成分、结构、功能以及用途,应联系知识点,结合模型图,逐项分析到位。

答案 (1)稳定性 (2)B (3)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跨膜运输的方式 2、3、6、9 8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 4、5 胞吞和胞吐 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以上三项都正确 解析 因载体具有专一性,木糖不被吸收,说明无运输木糖的载体。

答案 A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解析 果脯细胞在高浓度糖水中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使果脯变甜。

答案 A 3.下列关于下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①主动运输;
②协助扩散;
③、④为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实例。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A项错误;
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胞吞,不能通过主动运输,C项错误;
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①有关,D项错误;
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项正确。

答案 B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稻细胞在不同O2浓度下,K+吸收量变化的是(  )。

解析 K+的吸收为主动运输,一定浓度范围内的O2浓度与K+吸收量呈正相关,但由于受K+载体数量限制,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K+吸收量不再增加。但注意,无O2时,无氧呼吸可为K+吸收提供能量。

答案 D 5.右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 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ATP。A、B点是在同等氧浓度下得到的,能量相同,其差异只能是因为相应载体数量的不同。B、C点的差别则是由于氧浓度不同造成的,因而影响因素是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 D 6.下列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

A.甘油通过细胞膜 B.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解析 主动运输需载体(核糖体合成)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项符合。

答案 C 7.下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在细胞分泌的同时膜成分也随之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解析 胞吞和胞吐是膜的流动性的具体体现,胞吞是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被识别,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
胞吐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到膜外,因此,有部分高尔基体膜的成分转移到细胞膜;
排出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直接通过细胞膜以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行。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2分)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细胞液中的离子浓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和Cl-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吸收方式叫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

(3)Na+和Ca2+排出细胞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同时还考查了识图和解读图表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法囊藻中K+和Cl-与海水中不同,说明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具有选择性。K+和Cl-进入细胞,以及Na+和Ca2+排出细胞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两个基本条件:载体和能量。但从细胞膜的结构上看就是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答案 (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主动运输 载体、能量(ATP) (3)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主动运输 (4)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 9.(10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A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则A是________;
B代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则B是________;
D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则D是________。

(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________膜。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很容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那么它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方式是图中编号________。

(3)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5%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

(4)在①~④的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有________。

(5)K+、O2、葡萄糖哪一种物质是通过方式④进入红细胞的?________。

答案 (1)载体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② (3)流动性 (4)②③④ (5)葡萄糖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1 2 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3、13 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5、9、10、 14 8 15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6、7、11、 12、1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试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据图1可知,漏斗内糖水的浓度高于烧杯中的水,因此,一定时间内,烧杯中的水将大量渗透到漏斗中而使其液面升高,但当液面差达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浓度差和压力差的综合作用使液面不再升高。

答案 A 2.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个圆柱体块甲和乙,甲在蒸馏水中放一小时,乙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浓度的盐溶液中放一小时,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

A.甲合适,乙也合适 B.甲不合适,乙也不合适 C.甲不合适,乙合适 D.甲合适,但乙不合适 解析 由于甲放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
而乙放在等浓度的盐溶液中,所以不会引起体积的变化。

答案 C 3.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  )。

A.盐水中的氯有杀菌作用 B.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 C.由于渗透作用,细菌失水死亡 D.钠有杀菌作用 解析 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需要有一定浓度的溶液,高于或低于此浓度,细胞就不能很好地生活。因此,用高浓度的盐水浸泡细菌,会使其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答案 C 4.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加有少量红墨水、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部位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解析 图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①处是蔗糖和红墨水的混合液,红墨水不能透过细胞膜,细胞质呈现绿色。

答案 B 5.右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解析 图示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载体具有特异性,A错误;
碘进入海带细胞为主动运输,B错误;
协助扩散受载体数量限制,有饱和现象,C错误。

答案 D 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解析 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而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离子和所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

答案 C 7.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既有亲水性也有疏水性 B.细胞膜结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B 8.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动,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逆浓度梯度运输 解析 蛋白质活动受限制,葡萄糖的运输速率下降,说明蛋白质影响葡萄糖的运输,而减少能量供应,葡萄糖的运输不受影响,说明葡萄糖的运输不需要能量,蛋白质可作为载体,因此判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 C 9.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甲和乙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甲和乙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乙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甲方式进入细胞的 解析 据图分析甲过程中物质由高浓度直接跨膜进入细胞,既无载体蛋白协助又不消耗能量,所以为自由扩散过程;
乙过程物质由膜外到膜内既消耗能量又需载体蛋白协助,所以为主动运输过程。水、二氧化碳、氧气、性激素等均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葡萄糖可以主动运输方式被吸收。

答案 D 10.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传递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这属于 (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胞吐 D.胞吞 解析 由题干分析知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时有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的过程,这属于典型的胞吐。

答案 C 11.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变形虫吞噬细菌是通过伸出伪足来完成的,而伪足的伸出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12.对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②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解析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间的关系为: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将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 g/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表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在该过程中充当了________。以下结构或物质属于原生质层的是________。

A.液泡膜
 B.线粒体
 C.液泡色素 D.细胞核
 E.细胞壁 (2)请在坐标系中绘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

(3)若将装片放在80 ℃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溶液仍保持质量浓度为0.3 g/L)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颜色,应该如何操作显微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藓类小叶是否是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部分组成原生质层,充当了半透膜。细胞核、液泡内的成分不属于原生质层。(2)细胞随着质壁分离程度加大,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力也增加。因细胞有最大分离程度,故吸水力也有最大值。(3)调节显微镜粗、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图像清晰,调节光圈、反光镜可以改变视野亮度。“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不需要调节粗、细准焦螺旋。(4)藓类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影响对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的观察。

答案 (1)半透膜 AB (2)如图 (3)调节光圈、反光镜以改变视野亮度 (4)不是 细胞中有叶绿体,影响染色后的线粒体的观察 14.(20分)下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请在[ ]内填入图中的序号或字母)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________状态的。

(2)如果甲图代表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此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前者运输方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性。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有关。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膜________表面。

解析 (1)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且构成膜的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2)甲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脂溶性的甘油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两种跨膜方式的条件不同。

(3)让水分子通过而有毒重金属离子不能通过,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4)由于糖蛋白有识别作用,因此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

答案 (1)[a]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运动) (2)[②]主动运输 [①]自由扩散 需要载体和能量,且主动运输的方向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3)选择透过 (4)外 15.(10分)如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食病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图甲中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它可用图甲中________表示;
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Na+可用图甲中________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哪一种或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其最可能与膜上蛋白质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________。

解析 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e为主动运输,其中e为排出,a为吸收,①为蛋白质分子,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运输,可见是主动运输过程。水分子跨膜运输可能与蛋白质有关,研究时用成熟红细胞便于获得纯净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能力强。

答案 (1)③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① (4)b a (5)a、e (6)磷脂双分子层 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 13 2、4 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11、1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5 6、10、12 15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7、8 9、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解析 开始蒸馏水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蔗糖溶液,漏斗中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使漏斗内的溶液浓度增大,管内的液面升高,随着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管内液面又会下降。

答案 A 2.实验装置如左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请推断实验开始时这3种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的“高”表示高浓度蔗糖溶液;
“低”表示低浓度蔗糖溶液)(  )。

液体1 液体2 液体3 A 高 低 水 B 水 高 低 C 低 水 高 D 水 低 高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说明袋中液体失水;
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说明袋中液体吸水;
液体2的浓度应介于液体1和3之间,应为低浓度蔗糖溶液,由此可得出液体浓度1>2>3。

答案 A 3.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动 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动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动 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质 解析 pH下降说明吸收了H+,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细胞匀浆含有ATP,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A 4.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解析 由图可知: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萝卜条由B浓度溶液移入A浓度溶液,萝卜条质量将增大。

答案 B 5.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 B.K+ C.胰岛素 D.CO2 解析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由图甲可知,钾离子细胞外浓度低,细胞内浓度高,因此由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钠离子细胞内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由细胞外到细胞内运输不一定消耗能量。胰岛素的运输方式为胞吐,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 B 6.某同学以生长健壮的小麦幼苗为材料进行研究,调查得到小麦培养前、后培养液及小麦根尖细胞内NO的浓度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根尖细胞吸收NO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解析 由图知,NO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D 7.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B.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C.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d体现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解析 图中a为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b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c是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d为蛋白质,在膜上呈不对称分布,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 C 8.人们试图模拟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一种膜结构进行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以过滤海水中的盐分及降低有毒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主要是模拟生物膜的哪类功能或特性(  )。

A.物质交换 B.流动性 C.物质运输 D.选择透过性 解析 让海水中的盐分、有毒金属离子不能滤过,而其他物质滤过,这就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9.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含量达50%,对细胞膜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B.糖类的多少决定着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胞膜功能较复杂 D.脂质丰富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解析 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行使。

答案 C 10.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物质透过细胞膜的速率与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该物质(  )。

A.是脂溶性的 B.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 C.跨膜时必须与膜上载体蛋白结合 D.跨膜时必须消耗能量 解析 该图显示的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答案 C 11.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解析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以吸胀吸水为主,虽仍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移动,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

答案 B 12.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特定抗体(属于蛋白质)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当药物被注射到患有癌症的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药物首先进入了某种癌细胞内。据此推测,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自由扩散 B.抗体与靶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胞吞 C.药物分子通过识别细胞膜载体的主动运输 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微球体的主动侵染 解析 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为胞吞,依赖膜融合。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8分)下图所示,甲、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①为清水,②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中①和②处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④的名称为________,相当于甲图中的________,两者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根毛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________;
再放入清水中,它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又涉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实践现象的能力。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均是由于发生了渗透作用,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则细胞吸水;
当细胞失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死亡,植物根系若处于高浓度的土壤溶液中时,会因为不能吸水而使植物萎蔫。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识图并理解知识内涵。通过植物细胞结构与渗透装置的比较,理解植物细胞也是一个渗透系统,并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答案 (1)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②处溶液浓度大于①处的浓度 (3)原生质层 ③ 甲图中的③为半透膜,而丙图中的④为选择透过性膜 (4)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严重失水 14.(10分)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
2和3表示________;
1和2构成________,该物质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表示________,它构成了细胞膜的________。

(2)在低温下,结构4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4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性。

(3)如果甘油通过该生物膜,其方式为________;
如果该膜为小肠绒毛细胞膜,则其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________,该过程除需要3之外,还需要消耗________;
如果某生物大分子从生物膜的A侧进入B侧,其方式为________。

解析 图中1为糖类、2和3为蛋白质、4为磷脂双分子层。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水、甘油等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生物大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为胞吞。

答案 (1)糖类 蛋白质 糖被(糖蛋白) 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2)一定的流动 (3)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能量 胞吞 15.(12分)甲图是植物水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________,吸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加快________的吸收。

(3)如果培养液中缺少镁离子,一段时间后,小麦幼苗叶片缺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配制的培养液浓度过高,小麦幼苗会出现________现象,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研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则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________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应向溶液中通入空气,防止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根细胞。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如果缺乏镁元素,植物叶绿素会被破坏,叶片变黄。培养液浓度过高,细胞会失水。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有关,因此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不但需要能量还需要载体,D点后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是受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的限制。

答案 (1)根毛区 主动运输 (2)矿质离子 (3)绿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4)萎蔫(烧苗、失水) 及时补水 (5)主动运输 BC 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酶的本质及作用 1、2 酶的特性 3、8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 5、7 6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 ℃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解析 由题意知该物质为淀粉酶,其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 D 2.选用新鲜的肝脏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是因为新鲜的肝脏中(  )。

A.含Fe3+多 B.含酶的种类多 C.温度高 D.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解析 不新鲜的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和活性都会有所下降。

答案 D 3.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解析 实验①中均变为紫色,不能说明分泌液中一定含蛋白酶。实验②中可通过观察3中的蛋白块的变化说明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

答案 B 4.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 反应开始时底物浓度高反应快,后来底物逐渐被分解反应速率降低。因此③可表示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 D 5.如图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则反应速率加快 B.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则反应速率降低 C.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会改变 D.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反而会减慢 解析 图中是在最适温度下的酶促反应,所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速率降低。

答案 B 6.如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析 反应物剩余量的多少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物剩余越少,表示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则酶的活性越高,反之则酶的活性越低。由图可以看出该酶的最适温度应为35 ℃左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和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pH都是8。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

答案 (1)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温度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4)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 8.(14分)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质量分数为3.5%FeCl3溶液,质量分数为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 ℃,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若要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需将有无过氧化氢酶设置为单一变量进行对照实验,而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则需要将催化剂的种类即催化剂为过氧化氢酶或Fe3+设置为单一变量进行对照实验。(2)与Fe3+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因此,不同处理的试管中释放O2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加酶的试管,加FeCl3溶液的试管和加蒸馏水的试管。(3)在80 ℃的高温环境中,酶失活而失去催化作用。而FeCl3催化作用加快,故加FeCl3溶液的试管O2释放速度最快,而另2支试管O2释放速度无差异。

答案 (1)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 ℃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牛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试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l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 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加FeCl3溶液的试管 在此温度下,FeCl3催化作用加快,而牛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ATP的结构和功能 1、3、8 2 ATP、ADP的相互转化 4 9 5 ATP的产生和利用 6、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ATP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TP包括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 B.ATP和葡萄糖都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C.因为生命不能缺少能量,所以ATP可以在细胞内大量储存 D.某些疾病可以利用ATP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解析 ATP可以作为药物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如心肌炎。

答案 D 2.如果测得1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是8P,那么ATP中的磷酸键能是(  )。

A.8P B.8P~16P C.16P~24P D.24P 解析 1个A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磷酸键,所以其键能应在16P与24P之间。

答案 C 3.新陈代谢的进行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能量。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ATP 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同一种酶的催化 解析 ATP分子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合成与分解分别是合成酶和分解酶。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

答案 C 4.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C1和C2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图中能量的方向可以看出,a为ATP,b为ADP;
能量1来自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所释放的化学能,能量2在动物体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在植物体内除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外,还可来自光能;
酶1和酶2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
C1和C2是同一种物质Pi。

答案 D 5.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可能说明(  )。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解析 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作为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的转化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其含量变化虽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本实验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 C 6.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  )。

A.由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的 B.由热能转变而来的 C.由光能转变而来的 D.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的 解析 电鳗等动物体内可产生生物电,它们所做的电功消耗的就是电能,电能是由ATP提供的化学能转化而来的。

答案 D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B.绿色植物只在叶绿体中产生ATP C.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D.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解析 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绿色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也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0分)ATP是与能量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有关ATP的问题。

(1)写出在能量代谢过程中,ATP释放和储存能量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作用,在动物细胞的________(结构)中能合成ATP。

(3)如果ATP分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则成为一磷酸腺苷,它是构成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4)用三种符号分别表示磷酸、核糖与腺嘌呤,试写出这三种分子在ATP中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形成途径。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动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线粒体。

答案 (1)ATPADP+Pi+能量 (2)呼吸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3)RNA (4) 9.(12分)人的骨骼肌细胞中,ATP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3 s以内的能量供给。某运动员参加短跑比赛过程中ATP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的变化过程,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过程中,ATP含量增加,说明________加强,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供ADP形成ATP使用,以补充细胞中ATP含量的不足。

(3)从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TP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可为人体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当ATP由于消耗而大量减少时,肌肉细胞的细胞呼吸加强,以合成ATP供人利用,正是由于ATP与ADP无休止地相互转化,才使细胞内的ATP不会用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答案 (1)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2)细胞呼吸 (3)ATP的形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ATP的结构和功能 1、3、8 2 ATP、ADP的相互转化 4 9 5 ATP的产生和利用 6、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ATP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TP包括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 B.ATP和葡萄糖都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C.因为生命不能缺少能量,所以ATP可以在细胞内大量储存 D.某些疾病可以利用ATP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解析 ATP可以作为药物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如心肌炎。

答案 D 2.如果测得1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是8P,那么ATP中的磷酸键能是(  )。

A.8P B.8P~16P C.16P~24P D.24P 解析 1个A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磷酸键,所以其键能应在16P与24P之间。

答案 C 3.新陈代谢的进行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能量。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ATP 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同一种酶的催化 解析 ATP分子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合成与分解分别是合成酶和分解酶。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

答案 C 4.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C1和C2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图中能量的方向可以看出,a为ATP,b为ADP;
能量1来自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所释放的化学能,能量2在动物体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在植物体内除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外,还可来自光能;
酶1和酶2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
C1和C2是同一种物质Pi。

答案 D 5.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可能说明(  )。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解析 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作为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的转化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其含量变化虽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本实验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 C 6.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  )。

A.由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的 B.由热能转变而来的 C.由光能转变而来的 D.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的 解析 电鳗等动物体内可产生生物电,它们所做的电功消耗的就是电能,电能是由ATP提供的化学能转化而来的。

答案 D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B.绿色植物只在叶绿体中产生ATP C.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D.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解析 ATP脱去2分子磷酸的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绿色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也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8.(10分)ATP是与能量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有关ATP的问题。

(1)写出在能量代谢过程中,ATP释放和储存能量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作用,在动物细胞的________(结构)中能合成ATP。

(3)如果ATP分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则成为一磷酸腺苷,它是构成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4)用三种符号分别表示磷酸、核糖与腺嘌呤,试写出这三种分子在ATP中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形成途径。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动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线粒体。

答案 (1)ATPADP+Pi+能量 (2)呼吸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3)RNA (4) 9.(12分)人的骨骼肌细胞中,ATP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3 s以内的能量供给。某运动员参加短跑比赛过程中ATP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的变化过程,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过程中,ATP含量增加,说明________加强,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供ADP形成ATP使用,以补充细胞中ATP含量的不足。

(3)从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TP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可为人体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当ATP由于消耗而大量减少时,肌肉细胞的细胞呼吸加强,以合成ATP供人利用,正是由于ATP与ADP无休止地相互转化,才使细胞内的ATP不会用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答案 (1)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2)细胞呼吸 (3)ATP的形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探究 1 8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比较 2、3、7 4、5 细胞呼吸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6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对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B.甲组和乙组之间是对比实验关系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存在O2,A瓶中存有O2,B瓶无O2 D.相同时间后,甲、乙组中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相同 解析 甲组产生的CO2多,甲组中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答案 D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解析 蛔虫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无氧呼吸方式;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这也为运输更多的氧创造了条件;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其他大部分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而没有CO2,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解析 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能量并合成ATP。在线粒体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合成ATP。

答案 C 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解析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答案 B 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解析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葡萄糖中氧的转变过程为C6H 12O6→丙酮酸→CO2。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2。

答案 D 6.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下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解析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
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a是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2)图中①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4)粮堆湿度增大说明有水分产生,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水。

(5)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看出,产生等量CO2,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值为1∶3。

答案 (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② ①②④ (3)①③ ①④ (4)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5)1∶3 8.(14分)为了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注: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实验方法:(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安装好(装置1)。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描述另一个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和结论: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以下表格中。

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装置1 中液滴 装置2 中液滴 结论 1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本题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有三种可能,应分别加以考虑。实验现象以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来呈现,而影响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因素为O2和CO2,装置1创造了一个无CO2的环境;
作为对照,应设置一个用清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条件相同,以创造有CO2环境的装置。

答案 (2)装置同1,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溶液,其他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
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装置1 中液滴 装置2 中液滴 1 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左移 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8 2 绿叶中色素对光的吸收特点 3 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4、6、7 5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某同学用韭黄研磨后的提取液进行色素分离,在滤纸条上将出现几条明显的色素带(  )。

A.0条 B.1条 C.2条 D.4条 解析 韭黄不含叶绿素。

答案 C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叶绿体色素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部分。内因如植物种类不同、叶片衰老程度或叶片久置未见光等;
外因如研磨不充分,叶绿素没有释放出来,或加入的提取液太多,过度稀释了滤液等。

答案 D 3.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钟罩内,如下图所示,若干天后,与丙盆相比,甲、乙两盆麦苗的长势是(  )。

A.甲、乙、丙三盆麦苗长势相近 B.甲与丙长势相近,乙比丙长势差 C.乙与丙长势相近,甲比丙长势差 D.甲、乙长势都比丙好 解析:甲膜透过的是绿光,乙膜透过的是蓝紫光,丙膜透过的是各色光。而植物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长势为:甲<乙≈丙。

答案 C 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关于叶绿体及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普遍分布在植物细胞的整个细胞中 B.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C.同线粒体一样,叶绿体的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的有关知识,涉及叶绿体的分布和结构,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答案 B 5.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解析 无空气是排除空气中O2干扰,NaHCO3溶液提供CO2,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6.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A.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B.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 C.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D.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解析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标记的是O;
卡尔文实验标记的是C;
分泌蛋白的研究中标记的是H;
而萨克斯的实验中并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4分)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A.黑暗中   B.白光下  C.不同颜色的光点下 (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分布是因为光合作用释放________。

(2) 该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反应的酶分别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光区的细菌特别多。

答案 (1)细菌集中在叶绿体周围 O2 (2)叶绿体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 (3)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红光和蓝 8.(12分)下面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为:a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
b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
c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

(2)图中步骤②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基部放有_____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

(4)图中步骤④中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

解析 (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
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
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而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要加入少许碳酸钙来中和有机酸。

(2)过滤研磨液时,漏斗基部不能用滤纸,因为色素可吸附在滤纸上。一般用单层尼龙布过滤。

(3)滤纸剪去两角的作用是防止两边色素扩散得过快。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

(4)4种色素溶于层析液中,因其溶解度的差异,各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由于层析液有毒,而且可以挥发,所以要加盖。色素带的宽度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色素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

答案 (1)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二氧化硅 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2)单层尼龙布 (3)防止色素沿边缘扩散过快,使色素带扩散不整齐 细、齐、直 (4)防止层析液挥发 叶绿素a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及形成因素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 1、2、3 7 4、8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5 化能合成作用 6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素的组成和光合作用过程。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在缺镁的营养液中,由于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而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物ATP和[H]减少,暗反应也减弱。

答案 B 2.在叶绿体中,消耗ADP和Pi与产生ADP与Pi的部位依次是(  )。

①内膜 ②基粒 ③基质 ④外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ADP和Pi的生成发生在暗反应中的C3还原过程,ADP和Pi的消耗发生在光反应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中。

答案 C 3.下列作用中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是(  )。

A.2,4,6 B.2,3,6 C.4,5,6 D.2,6 解析 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

答案 D 4.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

A.升、升、升、升 B.降、降、降、降 C.降、升、升、升 D.升、升、降、降 解析 C点和B点相比由于气温升高,气孔关闭,CO2的吸收量减少,导致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减少(短时间内C3的生成量减少,而被还原消耗的C3的量不变),C5的含量增多(短时间内C5的生成量不变,而与CO2结合消耗的C5的量减少),ATP和[H]的含量相对增多(短时间内ATP和[H]的生成量不变,而还原过程中消耗掉的ATP和[H]减少)。

答案 C 5.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低氧、零上低温利于水果保鲜;
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细胞呼吸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答案 D 6.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的环境条件是(  )。

A.具有NH3和缺氧 B.具有NH3和氧 C.具有硝酸和缺氧 D.具有硝酸和氧 解析 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生物,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即在有氧条件下,利用NH3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的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4分)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
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
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2)从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察光合作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根据题目和图示的信息可知蝴蝶兰在0~4时,没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但是,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有ATP和[H]的合成。由于有CO2吸收,所以在进行暗反应,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植物为了防止过度失水,而关闭气孔。从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干旱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因此栽培时需遮光。

答案 (1)有 细胞内有呼吸作用 有 有CO2吸收 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2)干旱 遮光 8.(12分)下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表示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随________的增加呈正相关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光合作用受________的限制,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阶段。

(2)从甲图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3)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的________,出现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图示之外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

解析 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影响,由题干甲图可以看出,光照较弱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而与温度无关。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温度成了限制因子。由甲图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为A点时,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变化无关,可在乙图中相应位置画出。

答案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 光反应 (2)温度的高低 暗反应 (3)最适温度 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4)二氧化碳的浓度 (5)如图所示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2、3、14 4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细胞呼吸及影响因素 5、6 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 8 15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7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及其他 11、12 9、10 1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常伴随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常伴随ATP的合成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均是线粒体 解析 ATP分子中的大量能量储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学键都储存大量能量。需氧型的原核生物产生ATP的场所不是线粒体。

答案 B 2.生物酶牙膏备受人们青睐,其中所含的酶可以分解细菌。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C.物质的跨膜运输、CO2的固定都需要酶的参与 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解析 跨膜运输中的被动运输不需酶的参与。

答案 D 3.下列试管中各注入10 mL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  )。

解析 A中的H2O2酶充分释放;
B中H2O2酶不能充分释放;
C中的H2O2酶变性失活;
D为无机催化剂。

答案 A 4.下列叙述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A.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的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为7 解析 由题图知,该酶的最适pH为6,最适温度与pH无关。

答案 B 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从葡萄糖开始,产生丙酮酸 B.都产生CO2和H2O C.都是有机物的分解 D.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 解析 无氧呼吸不产生H2O,也不一定产生CO2。

答案 B 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便可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  )。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低O2、高C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 D.低O2、低CO2、零下低温 解析 水果保鲜条件为:低氧、零上低温、高CO2,以降低呼吸消耗。

答案 A 7.下列是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 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 解析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对色素的破坏;
色素分离的结果如选项C中所示,1、2、3、4分别表示的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93号汽油在物理性质上与层析液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用93号汽油代替层析液。

答案 D 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 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
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 D 9.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解析 图甲中色素分子吸收光可将H2O光解产生[H]和O2,表明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由图乙中[H]+O2形成H2O表明图乙为线粒体内膜,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H2O的彻底分解。

答案 B 10.某校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 h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请问图中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  )。

A.A、B B.B、C C.A、C D.B、D 解析 因纵坐标表示温室里CO2浓度变化,故转折点B、C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 B 11.下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 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

A.17 B.12 C.23 D.18 解析 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氧气消耗量=6+17=23(mL)。

答案 C 12.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能否利用光能 B.能否将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物质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解析 自养生物能将外界的无机物通过光能或化学能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如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如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2分)图甲表示某植物的某种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O2的状况,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其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2)当突然停止光照,图甲中c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图乙中A点时,该植物生理活动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是CO2浓度为0.1%条件下测得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升到0.3%时,A点向哪个方向移动?________。

解析 图甲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场所为叶绿体。图中a和b分别表示ATP和C5。当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对C3的还原减弱,故C5的含量增加。在图乙中,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当CO2浓度增加时,光合作用加强,故只需要较弱的光照就可以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A点将向左移动。

答案 (1)叶绿体 ATP C5 (2)增加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向左 14.(12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为了检验该洗衣粉中是否真的含有蛋白酶,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1 如果出现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

图2 (2)一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将结果以如图2所示曲线表示。

①该洗衣粉中的酶催化的最适温度大约为________℃。

②用该洗衣粉洗衣服时不能用60 ℃以上热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可以用______________作为酶活性大小的观察指标。

(3)该洗衣粉不能用于洗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具体考查的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同时还考查了酶的专一性。易出错的是(2)中的第③小问,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把蛋白膜分解的速率作为观察指标,那不符合实际,可以将一定时间内蛋白膜消失的面积或蛋白膜全部消失所需的时间作为定性观察指标。

答案 (1)A组中的蛋白膜消失,B组中的蛋白膜不消失 (2)①40 ②高温使酶失去活性 ③蛋白膜全部消失所需的时间(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丝质及羊毛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将其分解,会损坏衣料 15.(16分)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如酶的活性等),又有外界因素(如光照强度等),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x代表光照强度,反映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是________,它主要影响________阶段。

(2)在外部因素适宜时,反映影响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曲线是________,它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有如下体现:当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3)在不同季节或一天的不同时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一般不同,图B是为验证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重要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本实验的原理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________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度。

解析 (1)若x代表光照强度,则反映出与光合速率关系的图示为a曲线,光照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2)若外界条件是适宜的,则内部因素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应为曲线b,它是一直随着内部条件上升而上升的,在a曲线中当达到最高光合速率时,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像色素数量或酶的数量及活性可能是限制因素。(3)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速率可用O2产生的快慢来表示。

答案 (1)a 光反应 (2)b 色素的数量 (3)①a.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b.一定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可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②一定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气泡数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3 2、3、4 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 1 细胞呼吸及影响因素 5 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 6、7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12 8、9、14 10、1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细胞质基质中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 解析 人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线粒体,但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

答案 A 2.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下列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

解析 新鲜肝脏细胞内H2O2酶含量高,37 ℃时酶的活性高,H2O2分解产生的O2快,故最先浮起的是C项。

答案 C 3.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 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C.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 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 解析 甲是对照组,乙是实验组。

答案 A 4.下图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

解析 酶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在低酶浓度时,影响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酶浓度,增加酶的浓度,整体反应速率提高。

答案 B 5.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

A.[H]传递给O2形成水 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 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 解析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由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的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A、C过程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D过程既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 B 6.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遮光 比例/% 叶绿 素 0 4.8 2.1 8.0 7.5 10 5.3 2.3 9.6 9.9 30 5.2 2.4 8.9 9.2 50 4.4 2.6 5.2 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 0 3.2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遮光10%时,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干重都最大,A正确;
叶绿素含量为2.3~3.0变化时,净光合速率减弱,B错误;
遮光10%~90%变化时,叶绿素值降低,C正确;
遮光90%时,铁线莲净光合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错误。

答案 AC 7.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 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 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f由于受CO2浓度的影响在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已达最大值。

答案 D 8.下图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过程消耗的ATP来自1、3、4、5过程产生的ATP B.1、2过程在叶绿体中,3、4、5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C.1过程产生的[H]参与2过程,3和4过程产生的[H]与氧结合产生水 D.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1、2、3、4、5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2过程消耗的ATP只来自1过程,A选项错误;
3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选项错误;
并非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高等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选项错误。

答案 C 9.图示乙图是将甲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一晴天一昼夜密闭透明小室内氧气的增加或减少量而得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2时对应的点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造成的 B.如该植株培养液中缺Mg,那么A点应向右移动 C.A→B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CO2 D.小室内O2总量最大时刻是16点 解析 由于气温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减弱;
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当缺镁而导致叶绿素减少时,就需要有较强的光照强度以增大光合速率来维持;
A→B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从8时到16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O2逐渐积累,故16时O2总量最多。

答案 C 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密闭装置),绘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

A.A B.B C.C D.D 解析 图甲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即(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故A点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图乙中,从0:00到6:00,温室里CO 2浓度升高,B点为转折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C点也为转折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图丙中,曲线表示净光合作用,故D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答案 A 11.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CO2/(mg·h-1)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 CO2/(mg·h-1)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5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 ℃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在3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 ℃时的2倍 解析 有机物积累,植物就能生长。温度为20 ℃时交替光照和黑暗,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为3.25×12-1.50×12=21(mg),为同种条件下最多。30 ℃时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有机物积累量是10 ℃时的。

答案 C 1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解析 C6H12O6→C3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产生ATP;
在线粒体中,只是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而不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18分)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盛有等量人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

(2)请提供两种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方法1: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怎样的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酶活性受pH的影响,一定范围内,随pH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pH后,则下降。

(2)为了使反应速度加快,可采用如下方法:①适当提高温度,因为温度适当升高,酶活性增强(最适温度在37 ℃)。

②增加胃蛋白酶溶液浓度,酶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

③将蛋白块切碎,增大与酶的接触面积,反应加快。

(3)将胃蛋白酶溶液加热,使酶失活,再分别加入每支试管中。

答案 (1)如右图所示。 (2)适当提高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 将蛋白块切碎 可增大与酶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 (3)另设5支与实验组相同的试管,将胃蛋白酶溶液加热煮沸,使酶失活,再分别加入每支试管中 14.(22分)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乙装置是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 h,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____移动4 cm。

(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 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1 h,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____移动1.5 cm。

(4)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________移动________cm。

解析 为防止装置自身的物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对照组中应用死亡的植物代替正常生长的植物;
该实验是通过测定氧气的变化来反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故其他气体的量应该固定不变。在测定净光合速率时,需要碳酸氢钠溶液为其稳定地提供CO2,在测定细胞呼吸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中的CO2吸收干净。光合作用使装置中的氧气增加,气压增大,故液滴应向右移动,细胞呼吸过程中,装置中的氧气减少,气压减小,液滴应向左移动。实际光合强度应为净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之和,故实际光合强度=(4-0.5)+(1.5+0.1)=5.1(cm)。

答案 (1)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 (2)NaHCO3 右 (3)NaOH 黑暗 左 (4)右 5.1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周期 1 8 有丝分裂过程及相关变化 2、3 4、7 无丝分裂 6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5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对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 B.图中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C.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D.a→b中,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解析 a→b是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都需要酶,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温度对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扇形图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不表示具体时间,甲图中b→a与丙图中b→a所占扇形面积有差异,但所用时间可能相同;
a→b是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同一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 C 2.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其结果是(  )。

A.DNA含量增加了一倍,染色体数不变 B.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增加一倍 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均不变 解析 间期DNA复制而加倍,而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仍为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不变。

答案 A 3.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纺锤体牵引着染色体的着丝点,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所以着丝点是受力点,向两极移动时位置应在前,而染色体的两条臂在后。

答案 C 4.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进行复制 解析 由图可知:a∶b∶c=1∶2∶2主要对应时期为前、中期。

答案 A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 间期持续时间长,视野中间期细胞多;
赤道板不存在,无法看到;
细胞解离时已死亡,不能观察其动态变化。

答案 B 6.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

A.正在分裂的细菌 B.人的成熟红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解析 A、B两项细胞无细胞核;
洋葱细胞虽有细胞核,但后期时核膜、核仁已消失。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细胞核不消失。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4分)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2中的细胞分裂图像是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发生于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甲图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个。

(4)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________图,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_。

(5)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6)在丙图细胞分裂的前一个时期中,代谢异常活跃的细胞器有________。

解析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
(1)明确坐标曲线的纵轴含义。

(2)明确图2各细胞分裂图所处的时期。

(3)明确图2各细胞分裂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

答案 (1)动物 无细胞壁,有中心体 (2)DNA的复制 分裂间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后 8 0 8 (4)乙 1∶2∶2 (5)乙、丙 甲、丁 (6)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8.(12分)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
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另外,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而且其放射性强度可以被测定,所以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进行实验。由于乙组加入了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所以乙组分裂产生的细胞比甲组要多,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强。

答案 (1)DNA 细胞核(或染色体) 线粒体 (2)强 乙组中有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促进了细胞的分裂,摄取的3HTdR比甲组多 (3)分裂间 (4)细胞的增殖有DNA的合成,而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其放射性强度可以被测定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分化 1、4、7 2 细胞全能性 6 8 干细胞 5 3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A、B、C均是 解析 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有直接关系;
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细胞,完成个体发育。

答案 D 2.有人把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奢侈基因”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物质中属于“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

A.ATP水解酶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膜载体 解析 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

答案 B 3.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解析 干细胞可以通过分裂进行更新,也可以分化成其他功能不同的细胞,由题图可知,a过程是细胞分裂,b、c过程是细胞分化,由该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由多种组织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

答案 D 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成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解析 分化过程中基因没丢失,二者基因组成相同,表达的基因不同,故二者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答案 A 5.中国科学家倡导的以脐带血作储存的“生命银行”,是利用脐带血中的 (  )。

A.红细胞 B.营养物质 C.遗传基因 D.干细胞 解析 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为特定细胞、组织、器官的能力,可用于移植。

答案 D 6.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解析 A、B项均未体现细胞全能性;
C、D项均体现了细胞全能性,但C项中花粉是生殖细胞,体现了生殖细胞全能性。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4分)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

(3)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__(填“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_性。

(5)由相同的b或相同的c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由b、c、d、e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

解析 从题图知A表示细胞增殖,B表示细胞分化。

答案 (1)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2)遗传信息(或染色体)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5)组织 器官 8.(12分)右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4]是由[3]中单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此实验可以推断,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一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生物体的细胞都是由它的源细胞(如受精卵)分裂、分化产生的,都有其遗传的全能性,细胞中有保持本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回答问题也要以分裂、分化、发育为核心。

答案 (1)有丝分裂 (2)细胞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细胞核内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特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的衰老 1 2 细胞凋亡和坏死 3、7 细胞的癌变 4、6 5、8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增殖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化 解析 此题关键是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引起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黑色素不能合成,导致老人出现白发。

答案 C 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主要特征的描述,属于结构改变并且错误的是(  )。

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C.细胞内色素积累 D.人的衰老细胞萎缩,体积变大 解析 衰老细胞体积变小。

答案 D 3.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D.细胞凋亡是急性的,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解析 细胞凋亡是慢性的,细胞坏死是急性的。

答案 D 4.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析 癌细胞不断地增殖,分裂周期短。

答案 B 5.有许多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都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药物发生作用后细胞将停留在(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当时所处的时期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若用化学药剂抑制DNA复制,则细胞就会停留在间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

答案 A 6.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癌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食用烧烤的食品 B.夏天应尽可能延长日光浴时间 C.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罐头 D.煤焦油含量低的香烟不会诱发癌症 解析 本题考查癌症的预防知识,应尽量远离致癌因子。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香烟中的煤焦油等是化学致癌物质。夏天日光浴时间不能过长,因紫外线辐射过强,而紫外线是物理致癌因子。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细胞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但是这种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行为”,而非病理性死亡,所以叫细胞凋亡或细胞编程性死亡。

(1)细胞凋亡是有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理变化。对一个有机体来说,某些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______,抵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胚胎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尾消失了,从细胞水平看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也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人类中也出现一些返祖现象,如毛孩,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

解析 本题的情景设计较新,阐述了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正常的生理性凋亡,能够维持机体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答案 (1)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 内部环境的稳定 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2)细胞凋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 8.(14分)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设计实验验证新型药物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否有疗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锥形瓶2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培养液、新型药物X、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肿瘤细胞等。

(1)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锥形瓶,标号A、B;

②a.分别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A中加____________。B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培养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肿瘤细胞不贴壁生长),并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a.如果A和B中的肿瘤细胞数目差不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如果A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比B中的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计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该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一个加药物X,一个加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两个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癌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计算癌细胞数目。在设计实验时要把握对照原则,并控制单一变量,学会常用的词汇(加等量、等体积、相同环境等)。

答案 (1)②a.等量培养液 b.适量新型药物X 等量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c.在两锥形瓶中放相等数量的肿瘤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d.计算肿瘤细胞的数目 (2)a.该新型药物X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没有疗效 b.该新型药物X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没有疗效,可能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c.如果A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比B中的少,说明该新型药物X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疗效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增殖与分化 4、5、8 3、6、14 实验与探究 2、7 15 细胞衰老 9 细胞凋亡和坏死 1 细胞癌变 11、12 综合考查 13 10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生命活动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坏死 解析 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不由基因控制。

答案 D 2.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下图中的(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解析 此题要充分读图,结合测量的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方便作答。

答案 C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

解析 观察有丝分裂主要观察分裂期细胞,故应选择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植物作材料。

答案 D 4.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解析 存在染色单体时,a、b、c的数量关系为1∶2∶2;
不存在染色单体时,a、b、c的数量关系为1∶0∶1。

答案 B 5.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

A.间期、后期、间期、后期 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末期、后期 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解析 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即染色单体消失。

答案 A 6.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可能来自于d图所示细胞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解析 a图为有丝分裂末期,b可表示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d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答案 C 7.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  )。

A.龙胆紫染液 B.醋酸洋红染液 C.稀盐酸溶液 D.质量分数为30%蔗糖溶液 解析 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用于染色,稀盐酸溶液用于根尖的解离,质量分数为30%蔗糖溶液在该实验中没有任何用处。

答案 D 8.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分化就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②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③未离体的体细胞一般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④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会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

答案 C 9.珍珠是河蚌产生的一种有机物,它既是一种有机宝石,又可作为护肤品的主要原料,因为它在抑制细胞脂褐素的增加上有重要作用,这表明珍珠在保健上可用于(  )。

A.促进细胞凋亡 B.延缓细胞衰老 C.促进细胞分裂 D.诱导细胞分化 解析 色素积累是衰老细胞的特征。

答案 B 10.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基因会选择性表达 B.c过程是细胞分裂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C.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力也增强 D.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引起的 解析 ①与②相比较,②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减小,会导致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力下降;
c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b过程是细胞分裂过程;
人体体细胞分裂不会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变化。

答案 D 11.下列因素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是(  )。

①X射线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温度过高 ④细胞失水 ⑤肿瘤病毒的侵染 ⑥紫外线照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⑤ 解析 题目中的各个因素中,X射线、紫外线为物理致癌因子;
煤焦油为化学致癌因子;
肿瘤病毒为病毒致癌因子,这些因素都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答案 C 12.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结构或物质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B.癌细胞细胞膜两侧镶嵌的糖蛋白数量比正常的体细胞大量减少 C.体细胞癌变后会丧失原来的生理状态,其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D.癌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 解析 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外侧。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6分)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是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备细胞膜的时候选取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无细胞壁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比例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壁和其他膜结构干扰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核糖体、中心体 14.(13分)下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未排序),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图乙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应该是________,其中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4)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乙中的_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之比为________。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乙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________与图________两个时期,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期活动关系密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e到下一次分裂结束j;
A为后期,B、F为末期,C为间期,D为中期,E为前期;
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为最佳观察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动、植物有丝分裂区别主要是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低等植物有丝分裂时参与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答案 (1)e~j 细胞板 (2)C、E、D、A、B、F E、D (3)6 (4)b~c或g~h D 1∶2∶2 (5)E B 前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6)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15.(11分)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过程叫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叫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过程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便促使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__,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5)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先将视野中的目标移至________,并调节视野________度。

(6)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应是下图中的(  )。

(7)如图所示,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为解离,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
C为染色,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将视野调亮,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答案 (1)解离 使细胞分离开来 (2)染色 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以便观察 (3)单层分散开 (4)分生区细胞 (5)中央 亮 (6)A (7)B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细胞增殖 2、4 1、5、6、13 3 细胞分化 8 细胞衰老 9 细胞凋亡和坏死 10 12 细胞癌变 11 综合考查 7 15 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b为一个细胞周期 ②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③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④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⑤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在b段最初时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a+b、c+d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a、c为间期,主要是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d为分裂期,主要是完成DNA的均分;
b、d最后时期合成细胞壁,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答案 A 2.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

A.92、92、92 B.23、92、92 C.46、92、92 D.184、46、46 解析 后期染色体加倍,故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分别为46、92、92。

答案 C 3.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细胞DNA相对含量(C)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D.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及其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丙组是处在细胞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细胞;
乙组表示DNA复制阶段,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故C不正确。

答案 C 4.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解析 A项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菠菜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
B项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C项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D项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答案 A 5.下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图解,下列对该图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AC段表示分裂间期,则AB段细胞没有变化 B.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CE段都存在染色单体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E段该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D.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在CE段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 解析 在分裂间期DNA合成之前,细胞中进行了一些酶的合成,C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中分裂后、末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赤道板是假设的面,不出现。在动物细胞的分裂期(CE),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平均分配。

答案 D 6.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解析 无丝分裂中亦有DNA和染色体复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答案 A 7.下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B.②过程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解析 只有连续增殖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减数分裂就不具有细胞周期。

答案 A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过程。在生物的一生中,细胞分裂旺盛的时期是胚胎期和生长发育期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持久、不可逆转、稳定性变化、形成特定组织细胞的过程。胚胎时期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 C.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分裂又有细胞的分化 D.高度分化后的细胞结构无改变,因而具有全能性 解析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细胞,所以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结构已发生改变。

答案 D 9.细胞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  )。

A.线粒体数量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B.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 C.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应熟记细胞衰老的特征。C项细胞核体积应为增大,故C项错误。

答案 C 10.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是(  )。

A.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 B.因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 C.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 D.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定义及实例。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凋亡。A、B项属于细胞坏死现象,C项属于细胞分化现象。只有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答案 D 11.癌细胞在动物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观察肿瘤切片时,有关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中都可见到染色单体 B.所有细胞都是已分化的细胞 C.所有细胞中DNA含量都相同 D.所有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 解析 观察肿瘤切片时,可见到所有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表明它们都能合成蛋白质。有的细胞处于分裂期,可以看到染色单体,有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单体。癌细胞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也是不同的。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结果,不能完成正常分化。

答案 D 12.IAPs是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人为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B.如果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核心结构RING区域,则可以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C.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D.RING区域的功能最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 解析 IAPs是一种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人为去掉RING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所以RING区域的作用最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6分)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
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细胞质中RNA含量变化;
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哪一区域?[ ]___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c阶段后期耗氧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________相适应。

(3)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4)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态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洋葱根尖分裂旺盛的区域集中在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即甲图中③,在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分裂期需要大量的能量(ATP),故细胞的呼吸速率增强;
丙图中呈现了染色体复制及螺旋化的过程,此时物质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形态变化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对于有丝分裂来说,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较长,远远长于分裂期,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难以看到很多分裂期的细胞。

答案 (1)③ 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b (4)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5)分裂期时间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14.(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噬菌体 ②酵母菌 ③乳酸菌 ④变形虫 ⑤海带 ⑥蚯蚓 ⑦玉米 ⑧蘑菇 (2)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B过程的结果,导致细胞在________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4)在真核生物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解析 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在图中有染色体的变化,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人在幼年时期,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过程都会发生,四项生命活动对于人体都有积极意义;
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改变,但是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 (1)④⑤⑥⑦⑧ (2)ABCD ABCD (3)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未发生 (4)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5.(14分)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内基因发生了突变,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的突变使细胞成为具有________特性的细胞,癌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是________。

(2)为探究调控上述特性的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设计。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重组细胞技术可使核质分离并重组) ①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核质分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取2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的细胞(或重组细胞甲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________中。

②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细胞乙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____________。

③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细胞甲、乙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将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作用分开来研究,就不会相互干扰。因为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可以从细胞形态上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

答案 (1)无限增殖 有丝分裂 (2)A.③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⑤分别取等量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B.①细胞核 ②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 ③调控基因可能同时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注:第③题中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可颠倒,但实验结论要与之对应)。

推荐访问:年高 习题集 必修